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内畅外联 通江达海 广西以互联互通为向海经济添动力
“化景物为情思”的意境创构,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说:“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,山川脱胎于予也,予脱胎于山川也。搜尽奇峰,打草稿也,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,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。”(《画语录》山川第八,见朱良志辑注《石涛诗文集》)这就是说,意境是艺术家以心灵之光烛照万象,代山川万物塑形铸魂,是艺术家的生命情思与对象的生命状态融为一体的产物。正是如此,宗先生指出:艺术意境的创造,首先就是人格的创造。人格境界的高低及生命本体丰富与否,直接决定艺术意境的层次与质量。艺术意境的实现,“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,而是以‘心匠自得为高’(米芾语)”,“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,天机的培植,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”。(《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》)宗先生称赞徐悲鸿的创作,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作品中饱含着人格的精神力量。他认为“徐君幼年历遭困厄,而坚苦卓绝,不因困难而挫志,不以荣誉而自满”的内在人格,是其取得辉煌艺术成就的不竭原动力。(《徐悲鸿与中国绘画》)